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陳璐主治醫師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對于普通人而言,吃飯時適量喝水(100~200ml)是沒有問題的,但一次性喝大量的水不可取,可能會影響消化功能。“因為我們食物的消化主要依賴胃里的胃酸以及消化酶,短時間喝太多水,胃酸很快會被稀釋,并且短時間飲用大量水會導致胃里面的空間變小,胃張力變大,就容易產生惡心飽脹等消化不良的感受。”
而對于胃功能較弱的人,她指出,即使吃飯時喝的水不多,也可能出現消化不良等不適感,尤其是這四類人群要特別注意:老年人兒童、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患者。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平時就會有胃內容物倒流的情況,吃飯時喝水會加重反流的癥狀;同樣地,老年人、兒童胃動力也是比較弱的,需避免飲水影響正常食欲和營養的攝入;而口腔疾病患者或者牙齒較差的人群,食物沒有被徹底咀嚼,喝水會導致食物得不到充分研磨;對于糖尿病患者,臨床上有一種病叫做糖尿病性胃輕癱,這類病人會有胃排空的延遲,極易出現飽脹不適。”陳璐說,“以上這些人群吃飯時應嚴格把握喝水量,減輕胃腸道負擔。”
專家提醒,對于脆弱人群,吃飯時還是建議少喝或者是分次喝或者不喝水。即使胃功能很強大,也不建議大家一次性喝太多水。如果實在很口渴,可以在飯前喝水或喝湯,增加飽腹感,有助于減少食量,更好地控制體重。
此外,生活中這些行為也很傷胃,趕緊自查: 1、餐前空腹不要大量吃柿子、山楂,這類水果含有大量鞣酸,容易形成胃結石;2、吃飯不要狼吞虎咽,胃的研磨功能不充分,容易誘發各種并發癥;3、三餐要規律,不要暴飲暴食,否則容易損傷胃黏膜,出現功能性消化不良;4、不要天天吃夜宵,重口味食物控制量,比如腌制食品,辛辣刺激燒烤等;5、不要大量抽煙,頻繁喝高濃度酒,容易造成胃黏膜損傷,出現應激性潰瘍、出血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