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共有36家中國企業登陸美股,不過,在這36只中概股中,已有24只破發,破發率達到67%。隨著美股市場環境以及國內監管環境的變化,一部分中概股陸續“返鄉”。專家預計,港股可能將迎來中概股回歸潮。
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中概股整體破發率較高。截至7月17日,共有中概股275只,7月16日收盤價跌破發行價的有204只,破發率達到74%。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美國的市場環境和監管環境對中國企業的友好程度越來越差。
董登新指出:“美國政府對中概股的不友好政策,或者歧視性的政策,已經在某種程度上主導了投資者的風格和炒作的理念。中資企業在美國上市之后,可能主要是投機的力量在參與這種風險的博弈,它會打壓中概股的估值。”
此外,國內對于中概股的監管環境也持續趨嚴。7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通知,要求“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除此之外,在政策上,我國也多次提及對中概股的監管。7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跨境監管執法司法協作,完善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涉密信息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中概股監管,切實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風險及突發情況應對。
董登新認為:“對于美國和其他外國投資者來講,他認為中國官方監管層對于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審查和檢查將是常態化的。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概股未來運營的不確定性。”
在高破發率之下,部分中概股正在計劃“返鄉”。據統計,今年共有5只中概股回歸港股二次上市,汽車之家、百度集團、嗶哩嗶哩、攜程、小鵬汽車都已經在今年登陸港股。
怎么看待海外上市企業回歸港股?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認為:“這些企業的市場、客戶在中國,營業收入、盈利都來自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投資者可能會比較認同、比較理解這些企業。有相當的企業,它會匯集很多中國客戶的信息,它要遵守中國政府關于保護個人信息的一系列規則和規定。所以,選擇在中國管轄的范圍內上市,更便利于保護好這些信息。”
目前,大體量的中概股已經有一部分回歸港股,董登新預計,港股迎來中概股回歸潮是大勢所趨。
“從2018年以來,港交所進行了重大改革,滬深交易所的注冊制試點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和成功,極大提高了港股和A股的市場包容性和開放性,也為中概股回歸營造了極好的回歸環境和通道。因此,中概股的回歸,首先會從大體量大品牌回歸開始,將來會逐步過渡到中小市值的中概股,也可能會想方設法回歸。”董登新說。
此外,趙錫軍指出,企業無論在哪里上市都需要合規,特別是保護客戶信息安全的“籬笆”,一定要“扎牢”。企業如果做不到保護客戶的信息安全,在哪上市都會帶來問題。(邯鄲小程序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