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重倉股”浮現
上市公司中報持續披露,基金機構的“隱形重倉股”不斷浮現。
8月6日,景旺電子發布中報。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基金機構林立。具體來看,中歐基金旗下中歐養老產業混合、中歐睿見混合、中歐創業板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分別持有1545.32萬股、1058.67萬股和742.85萬股,位居第四、第五、第六大流通股東。泓德瑞興三年持有期混合持有653.27萬股,位列第九大流通股東。
圣泉集團日前發布中報,公告顯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基金機構占據多數。具體來看,鵬華高質量增長混合、鵬華穩健回報混合分別持有190.62萬股和64.02萬股,位居第二和第七大流通股東。全國社保基金五零三組合和全國社保基金一一一組合分別持有1200萬股和158.43萬股,位居第一和第三大流通股東。
此外,更多頂流基金經理的重倉股逐漸披露。例如,8月5日晚,中望軟件披露中報,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混合基金以及黃興亮管理的萬家行業優選混合(LOF)新進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其中,興全合潤混合基金期末持倉188.37萬股,萬家行業優選期末持倉150萬股,分別是第五和第七大流通股東。
偏愛中盤股
不少中等市值個股成為基金機構重倉方向。截至8月5日,前述的景旺電子、圣泉集團和中望軟件的最新流通市值分別約為210億元、191億元和219億元。
針對這樣的情況,有基金經理表示,“今年以來市場復雜多變,特別是二季度的回調,讓押注龍頭股的投資模式面臨很大壓力。分散投資成為基金經理規避風險、等待機會的策略。主流的做法是適度向中小市值股擴展,特別是中等市值公司,既有向上彈性,也有一定的安全墊。”
還有基金經理提到,市值過小的公司無法承接主流基金經理的調倉換股。“百億元以下甚至幾十億元市值的公司,基金很難買到足夠的倉位,投研性價比較差。中等市值公司可以承接較大的資金量。”他還指出,不少基金機構的重倉股落入中等市值的區間,也有“被動”的因素,即在市場調整中,部分公司市值大幅縮水,成為中等市值的公司。
分散投資、適度“下沉”,已成為二季度以來部分基金經理應對市場變化的策略。例如,睿遠基金基金經理趙楓表示,選擇不押注賽道和行業,行業分布相對分散,在反彈過程中表現也會相對溫和。申萬菱信基金基金經理付娟回顧稱,在4月份適當提高了倉位和換手率,增持潛在反彈標的。5月份她管理的基金整體倉位比前兩個月提升較多,基本恢復到年初的倉位水平。組合平均市盈率整體上移,持倉市值分布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