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接受了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的專訪,就外界盛傳的廣汽埃安有IPO上市計劃進行了回應。古惠南稱,埃安獨立是為了解決公司所面臨的發展問題。聚焦打造“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是需要靠體制機制創新的,資本化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一場狂歡盛宴。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延長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等政策的落地,給整個行業吃下了“定心丸”;另一方面,資本的熱捧,讓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估值持續暴漲,相繼超越豐田、福特等汽車巨頭公司。
在全球汽車電動化趨勢日益明朗、諸多新技術涌入汽車行業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如何鞏固此前的先發優勢?如何在汽車“新四化”浪潮中梳理自身的定位?如何借助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的“做大做強”?這些成為整個行業不可回避的重要議題。
日前,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接受了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的專訪,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逐一回應。在此之前,廣汽埃安剛剛宣布品牌獨立,外界盛傳廣汽集團旗下的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有IPO上市的計劃。
對此,古惠南回應稱,埃安獨立是為了解決公司所面臨的發展問題。聚焦打造“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是需要靠體制機制創新的,資本化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廣汽埃安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最核心的宗旨是為了打造一家健康、偉大的企業,這并不是以上市為衡量標準的。
為什么要獨立?
11月20日,2020廣州國際車展開幕首日,主場參展的廣汽集團(601238)釋放了一條重磅消息,即廣汽新能源正式更名為“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廣汽埃安”將作為廣汽埃安新能源公司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啟用全新LOGO。
公開資料顯示,廣汽集團是從2011年開始展開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研發工作,2017年成立了廣汽新能源公司。古惠南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廣汽新能源最早是廣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分公司,2017年,本著專人專事的原則,集團決定成立廣汽新能源公司。2019年初,廣汽新能源第一款車AION S正式投產,隨后AION LX、AION V兩款車型也相繼誕生,并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廣汽埃安累計銷售超4.5萬輛,同比增長72%。“成立3年時間內,廣汽埃安的發展非常迅猛,截至今年9月累計銷量已突破10萬輛,算是行業內成長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談及廣汽埃安取得的既有成績,作為公司的“掌舵者”,古惠南不無驕傲。
“回望過去,時間已經證明,廣汽集團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這步路走對了。但我們也遇到了發展瓶頸,市場上對于廣汽乘用車既有的傳祺品牌與廣汽埃安常常分辨不清,很容易讓消費者混淆。”古惠南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廣汽埃安品牌獨立運營后,這個問題會迎刃而解。同時,埃安的獨立更多地是要考慮下一步的發展問題。廣汽埃安將更加聚焦于打造“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在體制機制上也進行相應的創新。
事實上,盡管廣汽埃安的銷量增速迅猛,但公司還是堅持持續進行反思。尤其是在汽車行業大變革的前夜,廣汽埃安正在通過實踐緊抓市場機遇,謀求進一步的突破。
獨立后怎么做?
日前,廣汽集團(601238)披露公告稱,集團已審議通過了《關于的議案》。而在此后舉辦的2020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正式向外界公布了“十四五”規劃的要點,并發布了“1615”戰略。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廣汽集團要挑戰實現產銷量3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品占整車產銷規模超20%,并成為行業先進的移動出行服務商。外界普遍認為這20%的占比目標,多半是專為廣汽埃安設置的。
對此,古惠南表示,20%的占比指的是廣汽集團旗下所有的新能源汽車,包括節能汽車、氫燃料電池車等。按照集團的總體規劃,“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需達到約70萬輛,這其中廣汽埃安至少要承擔接近一半的任務,的確是很大的挑戰。
為了實現目標,在產品層面,廣汽埃安接下來每年至少會向市場投放一款新車。同時,公司會努力做技術引領,爭取在2025年時推出L4級以上的自動駕駛車輛,并投放運營。不僅如此,廣汽埃安還將在“三電”領域進行布局。
“過去大家對于廣汽埃安科技感的認知度不夠強,這主要是由于此前廣汽埃安不是一個單獨的品牌,廣汽集團的很多技術是大家共享的,因此外界不會將這些新技術與埃安聯系在一起。”古惠南表示,廣汽埃安品牌獨立運營后,外界對于公司作為創新型科技企業的屬性定位,會有更強的感知和認識。
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注意到,在汽車“新四化”趨勢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開始進行轉型,旨在成為科技型企業或移動出行服務商。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于科技型企業的估值也往往要高于傳統制造型企業。
古惠南認為,目前不少新造車企業的市值很高,其實側面反映的是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這個市場的活力,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智能化、電動化才是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基于這樣的原因,廣汽埃安以品牌獨立的方式,進行更加深度的科技化轉型和創新。
具體來說,在技術層面,廣汽埃安將會進行全產業鏈的整合,包括聚焦在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等垂直領域的整合,也包括與產業鏈上下游的橫向整合。古惠南表示,未來汽車的形態會發生改變,這會帶來整個產業的巨變,如果單靠一家企業把所有的細節工作做完,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整合才是趨勢所在。
據了解,在整合的過程中,廣汽埃安會盡力往高端科技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在產品和品質方面進行升級。古惠南透露道,在未來的競爭中,數字化能力是關鍵,廣汽埃安致力于通過大數據促進產業發展模式的變革,促進制造品質的升級。
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注意到,除了暢談了諸多與技術相關的愿景外,在采訪過程中,古惠南曾多次強調了獨立后的埃安品牌的文化和價值觀。在他看來,通過過去3年的高速發展,廣汽埃安在消費者心目中已初步建立了“先進、好玩、新潮、高品質”的形象,下一步的重點則是要在能源與智能領域發揮自身的作用。正因如此,廣汽埃安還明確了要在“可持續利用能源生態”以及“智能移動出行生態”的建設中貢獻力量。
汽車硬件與軟件同樣重要
隨著汽車“新四化”趨勢的不斷深入,“軟件定義汽車”的論斷逐漸在行業內盛行。不少券商的研究報告中均提及,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大變革下,軟件定義汽車理念已成為共識,操作系統更是汽車生態發展的靈魂。
對于行業內的這一認識,古惠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軟件定義汽車的論斷并不全面,硬件也可以定義汽車。目前很多傳統車企具備在硬件研發上的優勢,但在軟件上尚有薄弱環節,因此對于廣汽埃安而言,會充分發揮在硬件研發上的優勢,同時在軟件上發力。
“做硬件的公司并非沒有想象力,蘋果、特斯拉、華為這些優秀的企業都在做硬件,同樣可以創造巨大的價值。”古惠南認為,在汽車行業智能化的浪潮下,企業注重軟件研發是大趨勢,但不能忽視在硬件層面的鞏固。
在他看來,傳統車企最核心的優勢在于品質保障能力,在面向新科技滲透至汽車行業的同時,要善用質量保障體系的思維進行創新。
“把質量放在第一位,雖然可能會在時效性上吃虧,但卻可以讓用戶有更穩定、更高品質的體驗。”古惠南認為,除了要轉變思維外,傳統車企在面對產業變革的同時,并不一定要花巨大的成本進行軟件開發,而是要整合產業鏈資源,掌控在應用端的自主研發,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除了明晰對軟件與硬件價值的判斷外,在采訪過程中,古惠南還向現場媒體重新梳理了廣汽埃安的市場定位。“現在很多人認為企業要打造高端品牌就是要賣的貴,打造豪華車,其實并不然。”古惠南認為,廣汽埃安所要走的高端路線,是指公司所生產的每一個級別的車型都能走在競爭對手的前面,實現從研發到品質再到服務的全方位“先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