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4日市值高點的時候,中國的汽車企業論市值,曾經占據了世界汽車企業市值榜單前15中的5位,比亞迪市值僅次于特斯拉、豐田和大眾。蔚來則超越了戴姆勒、通用和寶馬。連小鵬汽車也在本田汽車之前。上汽集團則強于現代汽車。而理想汽車市值領先福特汽車。
這不就是中國人念念不忘的汽車產業彎道超車嗎?至少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中國汽車產業確實熬出頭了。
電動車企業市值的大漲,原因在于市場突然認可了電動車的發展潛力、中國和歐洲都在大力推行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美國下一任總統拜登明確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
為什么中國的幾大國有汽車公司上汽、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過去幾十年都沒能幫助中國在汽車產業趕上發達國家,而新能源汽車的造車新勢力卻在幾年時間里卻能做到呢?
這是因為傳統燃油汽車是一個無比成熟的行業,傳統車企巨頭在發動機、變速箱等技術層面有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壟斷性的市場地位,新公司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而新能源汽車則不同。新能源汽車完全改變了汽車產業。這種改變發生在兩個維度上。
首先,汽車電動化降低了汽車業的進入門檻。電動車不需要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部件,使用的是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電動車把幾百個零件的燃油車變成了裝著輪子的電池加底盤。電動車完全繞開了傳統車企巨頭的技術壁壘,使得未來汽車有可能像智能手機一樣模塊化。
其次,電動車能夠實現智能化,可以實現整車級別的升級(空中下載升級OTA),以后電動車升級和手機系統升級一樣都可以自動實現了。而傳統燃油汽車出現缺陷或者產品升級,就必須召回才能實現。特斯拉等電動車廠家的自動駕駛系統一直在升級。傳統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差別就像以前的功能手機和現在的智能手機一樣,燃油車以后也不會有什么改變了,但電動車的性能、技術將會日新月異。
第三,成本造價上?,F在傳統燃油車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沒有什么創新空間了,成本造價上也基本穩定了。但電動車由于結構上的根本創新,未來成本有非常大的下降空間。比如電動車的電池現在占了電動車40%多的成本,但電池技術的發展有點類似于摩爾定律,未來肯定會有比現在儲能技術更好,成本低得多的電池。兩三年內,電動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就會低于燃油車。那時,充電樁普及程度也會大大提升,還有多少理由用傳統燃油車呢?
比亞迪以及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市值狂飆,其實也是我國在新能源產業上的長期投入帶來的必然結果。以往的風電、光伏產業泡沫破滅,以及新能源汽車巨額補貼所帶來的市場亂象,都是這種戰略下的副產品,但最終國家的新能源政策還是賭對了,今天的彎道超車就是我們一直想要的結果。為什么蔚來、理想、小鵬汽車成立幾年就能達到這么高市值,要知道現在全世界也就他們幾家公司和特斯拉擁有電動車整車OTA系統。
二、造車新勢力銷量和技術實力
造車新勢力11月銷量,蔚來汽車超過5000輛,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超過4000輛,威馬汽車也超過3000輛。就連不為人知的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銷量也超過了2000輛。其中蔚來汽車連續第4個月創品牌單月交付數新高,并自今年4月以來連續第8個月實現同比翻番。小鵬汽車11月單月交付量同比增長342%,創2020年新高。
蔚來領跑,理想和小鵬汽車緊隨其后,美股上市的三家中國造車新勢力穩居前三位置。這幾個品牌突破了傳統車企的形象,在市場上獲得了初步認可。
在造車新勢力之外,比亞迪漢11月熱銷10105輛,連續4個月銷量攀升,累計銷售28467輛。
隨著電動車市場上認可度的提升,造車新勢力的銷量肯定還會繼續快速增長。短期能制約他們的只是產能問題。
造車新勢力的自動駕駛系統也進步很快。蔚來正在加速研發第二代技術NT2.0的開發。李斌認為這將會是行業內最先進的量產自動駕駛系統。
理想基于英偉達orin芯片的全新輔助駕駛系統也已經開始測試。理想準備到明年年中,把自動駕駛團隊規模擴大3倍。
小鵬也已經在廣州車展上發布了下一代自動駕駛硬件XPilot3.5, 并宣布其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將在明年推出。
威馬在和百度聯合開發L4級別自動駕駛,哪吒攜手萬都、360等企業成立了智能安全聯合實驗室。零跑在北京發布了AI智能駕駛芯片凌芯01,從CPU、視覺識別到NN神經單元,都來自自主知識產權。零跑C11已經率先搭載了該芯片。
在傳統燃油車上,國內車企和國外巨頭有較大差距,幾十年來也沒法趕上。而在電動車上,很顯然國內車企和特斯拉的差距并不大,甚至還領先于其他傳統汽車巨頭。
三、國內傳統車企上汽、長安們還有機會嗎?
在造車新勢力之外,國內幾家傳統汽車巨頭也沒有放棄新能源汽車。廣汽集團成立了廣汽埃安,將聚焦于大奧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東風集團也推出了高端品牌嵐圖,將于12月推出首款智能純電動SUV。
更有看點的是上汽集團和長安汽車。上汽集團拉來了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三方合資,成立了高端純電動車品牌智己汽車,首輪融資就達到了100億元。而長安汽車拉來了華為、寧德時代也準備合作創立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三家公司將共同開發一個智能電動汽車平臺CHN平臺。
上汽的電動車項目上汽股權占比54%,浦東投資占18%,阿里占18%,其他占10%。浦東新區將提供企業用地的政府支持,而上汽和阿里作為車企和互聯網公司,將對新品牌的核心技術作主要貢獻。目前智己汽車項目成員超過200人,其中一半來自上汽內部、另一部分為跨界汽車業的員工。預計到今年年底,新公司規模將達到300人,到明年年底預計成倍數增長。
其實早在2016年,上汽就曾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了斑馬智行系統和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此后也在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方面做了不少布局。
長安汽車的智能汽車品牌,技術開發將以長安、華為為主,寧德時代為輔。華為、寧德時代、騰訊三家或入股長安在2018年成立的長安蔚來,而蔚來會全面退出。CHN平臺將搭載華為的智能座艙平臺CDC、自動駕駛域控制器ADC和部分三電零部件,采用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長安自動駕駛團隊已有200多人,自研了整車軟件平臺VSP1.0。
不可否認,國內幾大汽車集團已經錯過了電動車發展的黃金時期,但他們畢竟家大業大,也還有機會趕上來。拿上汽和長安相比,上汽的綜合實力無疑更強一點。阿里巴巴在電動汽車上的技術積累,卻不如華為和寧德時代,由于電動車時代的顛覆性,目前很難說上汽的智己和長安的CHN誰更有未來。不過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卻公開質疑這種巨頭間的合作沒有成功案例,只有戰術價值,戰略上反而是損失。
電動車未來已來,按照已經公開的政策,十年內大部分國家都會禁售傳統燃油車,當風口來臨時,這種替代也將比預想的更快。依靠幾十年來汽車行業市場換技術的積累,和國家在新能源技術上長期的政策扶持和補貼,中國汽車行業第一次有希望彎道超車。這是造車新勢力的偉大突破,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偉大成功!
---------------------------
上林院:楊飛,經濟學博士,高校教師,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