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上半年,車市暖和了不少,走好行情下,以至于一些企業第一時間公布銷量數據,以此來體現自己抵御寒冬的能力。
奇瑞、紅旗兩家、BYD率先發布銷量數據,值得慶祝,但市場容量就這么大,在今年預計不會超過2500萬的乘用車市場中,有人歡喜,便有人憂傷。
一線企業兼并二線企業的速度是提速的,事實上已經有很大一部分企業離我們而去了。
暖冬中,必須要記住寒冬對我們的擊打,同樣,企業銷量增長并非挖掘新的市場份額,增量的同時,意味著有些企業的份額被大力蠶食。
過去一年,至少有十家企業離我們而去。
今年三家A級車展已經開完,北京、上海、廣州車展上出現了許多新面孔,同樣也有很多老朋友沒有出現,包括但不限于華泰、海馬、野馬、力帆、眾泰等等企業。
其實消失的更多,陸風、東南、獵豹等等老牌企業早已匿跡潛形。
存量市場的增量速度有多快,就意味著有些企業份額被蠶食的有多厲害,一線企業憑借著強勢的銷量表現,強化了品牌價值,經銷商服務質量以及產品層面的優勢,讓不少二線企業難以在一線企業樹立的壁壘中生存。
從目前公布的銷量以及過往數據分析,國產三強之位已經奠定,長城、吉利、長安三家企業早已邁入百萬大關,11月奇瑞異常兇猛,拋開海外銷量以及合資企業銷量,大有邁入8萬銷量大關之勇氣。
這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三強一旦變為四強,那么中國品牌的發展大有可能回歸中心化,過去我們自主品牌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乘用車品牌過多,歐美日韓汽車品牌密集化程度極高,事實上資源并攏至少數幾家。
但,中國汽車品牌數量曾經一再逼近百家,顯然我們并不需要如此之多的汽車品牌。
過度浪費的產能,過度被消耗的資源,顯然其中存在較多劣幣,良幣驅逐劣幣才是2018年之后的乘用車市場該有的狀態,過度幾年不斷淘汰劣幣,也是在為良幣挪出資源空間。
奇瑞,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突出重圍的企業嗎。
從銷量表現上來說,抓住了SUV風口的奇瑞通過捷途序列以及瑞虎8成功上位,成為這個時代中精準上量的企業,雖然與真正意義上的一線企業還有一段差距,但必須要了解的是,2020年的乘用車市場中,為良幣預留的空間還有很大。
這是一個兩極分化的市場,隨著消費認知的不斷強化,事實上更多人在追求更加出色的產品,顯然對弱勢者的寬容度就會進一步降低。
雖然長城、吉利、長安三家巨頭銷量尚未公布,但可預見的是,這三家企業的銷量將會繼續蠶食二線自主品牌市場。
還記得當年的陸風、江鈴、力帆、獵豹等等嗎,只有這些企業的下行,才能培育出一線參天的實力,在與未來合資對抗的過程中,靠的一定是這些一線企業,而不是曾經靠山寨、靠模仿的二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