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報道一時間讓“爛尾樓”成了熱點,網友發現這一現象竟如此普遍。河北石家莊市最大的爛尾樓盤為“祥云國際”,建筑為歐洲巴洛克式風格,2012年開盤,占地120萬平米,曾號稱要打造石家莊城市之窗,但兩年后開發商資金鏈就斷裂了。山西太原市鬧市區有幾十處爛尾樓和閑置土地,共占地近4000畝,土地長期“休眠”,不賣不用不拆不收回。其中,金興大廈地處太原市中心,總建筑面積約4萬多平米,是“豪華地段”的地標性建筑,爛尾已達20余年。江西南昌的爛尾樓王“銘威瓏珺”,2010年是當地轟動一時的地王,2014年正式開盤時,均價近2萬元,成為當時南昌最貴的樓盤之一,同樣爛尾至今……在眾多爛尾樓中,最引人注目的當數天津117大廈,這座大廈擁有12項世界紀錄,117層,結構高度596.5米,曾有“中國在建第一高樓”的稱號。2008年9月開工,2015年建造接近尾聲時工程停擺,成了中國最“牛”爛尾樓。
所有這些爛尾樓,無不讓政府鬧心、民眾痛心、業主揪心。
最近上了熱搜的“別樣幸福城”和“祥云國際”,終于傳來消息,有了轉機。8月27日,昆明市官渡區政府關上街道辦發布通告稱,“別樣幸福城”4號地塊將啟動復工續建,計劃2021年10月底竣工交房。“祥云國際”也在被其他房企接手后,進入復工狀態。對這樣的結果,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當地的爛尾樓,并留言質問:“上了熱搜才能解決?”《中國青年報》也追問道:是不是那些沒上熱搜的爛尾樓,只能一“爛”到底?
這些價格動輒數十萬/數百萬元的爛尾樓,對許多家庭來說,相當于幾十年的血汗錢打了水漂。這已不只是普通的消費者糾紛,而是事關很多家庭生死存亡的大事件,各地的政府管理部門理應在這些問題上主動作為。
按說近20年來,房價一直在上行之中,為何爛尾樓在各地仍層出疊現?以昆明為例,據媒體報道,2014年至2015年,除別樣幸福城外,沸城、云錫金地、南亞之門、奧宸中心、大宥城等大量項目都成了爛尾樓,高峰時,昆明市場上爛尾項目達40多個。河南南陽的爛尾樓更多,據說曾有300多個爛尾樓盤,去年一度成為輿論焦點,迄今多個項目依然無法復工。
從媒體的報道看,無論是昆明還是南陽,造成爛尾樓的背后主因都緣自政府推動的造城運動。昆明是因仇和當年要重建336個城中村,強勢行政主導著城市建設的迅速擴張,房地產商成了當時政府對外招商引資的主要領域;而南陽則因為2012年前后農運會帶來的城市建設和拆遷。政府在主導大拆大建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指標和進度,監管部門往往對開發商的資質和必須履行的法定程序,也放松了監管;大躍進式的造城運動也使一些地方政府放寬了預售門檻。按說商品房預售要有專門賬戶進行監管,資金只能用于本項目建設,不得挪用。這樣,即使開發商出了問題,業主的利益也會受損得少點。但在不少地方,對商品房預售款的監管卻成了擺設。“別樣幸福城”有業主測算過,4號地12棟樓的1000多套房,預售款至少6億元,開發該項目完全夠用,然而昆明市住建局回復時稱,由于公司未將預售款歸集至監管專戶,導致該項目停工。可以說,大凡收取了大量預售款的項目出現爛尾,監管部門幾乎都有難以推卸的責任。
針對這種爛尾樓成災的現狀,有媒體和專家建議全面取消“預售制”。《人民日報》兩年前曾發文表示: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調研可先行。海南省今年3月走在了很多省市的前面,發布了《通知》,宣布改革商品住房預售制,要求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房,全部實行現房銷售制度,且立刻執行。這無疑有助于解決以往爛尾樓、延期交房、以次充好、偷工減料、過度承諾、一房多售等常見問題,從長遠看,利大于弊,有助于房地產業的理性回歸。
至于已成事實的爛尾樓,地方政府仍應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主動提出不同協調與解決方案,用多種方式幫爛尾樓掃尾,讓交了預付款的業主盡快住進新房。爛尾樓的大量形成既然與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造城運動和政府監管不嚴有關,那么,解決爛尾樓的問題就應該由政府部門主動承擔下來。昆明和石家莊兩處爛尾樓的復工表明,如果政府真的想解決問題,終究是能得以解決的。
前幾天看報道,鄭州知名民謠歌手陳朋因買了啓福城的爛尾樓,參加維權最后被當地派出所抓了,在樂迷中引起很大的反響。近年來,不少爛尾樓業主已形成了一個個維權與信訪的群體,各地政府與其花精力來“解決”這些權益受損的人,不如主動作為,去解決這些爛尾樓的復工問題,讓付了血汗錢的民眾得到公平回報,實現安居夢。不要等輿論鬧得沸沸揚揚了,再去被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