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對限電發聲
9月29日,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眾號刊登了一篇題為《拉閘限電凸顯了什么問題?》的文章。
文章指出,我國標煤價格從1200元/噸躍升到目前的2000元/噸,導致擔當電力生產主力軍的大型燃煤發電廠虧損嚴重,面對高企的煤價,大型燃煤發電企業自然就失去了“求煤保電”的積極性。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雖然發展迅速,但暫時還難擔重任。
部分地區盲目上馬“兩高”項目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力供應,推動了當前拉閘限電情況的出現,但這并不是拉閘限電的主要原因,因為一些未運行的高耗能項目尚未在能耗方面發揮影響。
此外,“挖礦”項目的巨大能耗加劇了地方的缺電程度,擴大了限電的范圍,與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應當引起重視。
各級政府不應簡單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當成任務和壓力,層層傳導給企業,應幫助大家理解新發展理念帶來的好處和機遇,引導大家自覺踐行。
個別地方對于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或錯漏,研判預警不夠、引導容忍不夠,運動式推動、運動式執法和運動式關停現象時有發生,結果適得其反,應引以為戒。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決不是簡單的排污指標、控碳指標和能耗標準,而是需要企業理解、公眾支持,需要循序漸進、技術支撐。
各級政府應按照中央“放管服”的要求,以“店小二”式的服務意識,做好新發展理念的傳播者、服務者和踐行者,而不是旁觀者。
發改委出臺六條措施
與此同時,9月29日,發改委表示,將依法依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有序增加煤炭進口,盡力增加國內天然氣產量,保持中亞管道氣進口穩定,壓實責任保障煤電氣電機組應發盡發。
國家發展改革委始終把采暖季煤炭保供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會同有關方面千方百計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確保煤炭安全穩定供應:
一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增產增供。指導煤炭主產區和重點企業,科學制定生產計劃,安全有效釋放先進產能。
二是進一步核增和投產優質產能。支持具備條件的優質產能煤礦釋放先進產能。
三是適度增加煤炭進口。支持企業用好國際資源,保持適度進口規模,有效補充國內供應。
四是著力提升存煤水平。支持地方和企業加強煤炭儲備能力建設,準備一定規模應急儲備資源,著力增加電廠存煤。
五是重點保障發電供熱用煤需要。發揮煤炭中長期合同“壓艙石”作用,在年度中長期合同的基礎上,組織產運需企業補簽合同,推進發電供熱用煤中長期合同全覆蓋,同時加強履約監管,保障發電供熱等民生用煤穩定供應和價格平穩。
六是規范市場運行秩序,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查處哄抬價格等違規行為,穩定社會預期。
山西也有消息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據新華社報道,9月29日山西省保供十四省區市四季度煤炭中長期合同對接簽訂會在山西太原舉行。
按照相關要求,中央駐晉煤炭企業將保供天津、福建、河北、廣東、遼寧等5個省市,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對接廣西、江蘇、吉林、安徽、上海、浙江等6個省區市,山西焦煤集團承擔河南省保供任務,華陽新材料集團承擔海南省保供任務,潞安化工集團承擔山東省保供任務,其余保供任務由山西省各市煤炭企業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