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方面,在、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均由節后大漲轉向回調,目前有所企穩。13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北京時間23:30收報6.7450元,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漲10個基點;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紐約尾盤報6.7392,較上一交易日紐約尾盤漲38個基點。
日前,央行決定自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降至零。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指出,這有助于降低外匯衍生品交易成本,便利企業匯率避險操作。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稱,“購匯成本下行,將推動客戶更積極地參與人民幣交易,促使人民幣入市資金規模增加,這有助于平衡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從而抑制遠期人民幣升值預期。”
截至發稿,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小幅下跌54個基點,報6.7439元;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13個基點,報6.7405元。
天風證券孫彬彬團隊表示,如果人民幣匯率出現過度升值,央行可能還會采取調整逆周期因子等措施。中金公司發布的研報認為,未來3至6個月,人民幣匯率仍可能因為基本面轉好和外資流入等因素繼續升值。
管濤指出,未來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依然較多,影響人民幣匯率升貶值的因素將同時存在。匯率穩定不等于固定,升貶值因素共存,也導致匯率漲多了會跌,跌多了會漲,呈現有漲有跌的雙向波動。短期看,需要關注復蘇利好兌現、外匯政策調整、海外疫情反彈、美國選情意外、金融市場變盤等因素,可能觸發的市場情緒波動、人民幣匯率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