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國內互聯網巨頭近期在芯片投資領域動作頻頻。
7月8日,多個工商平臺顯示,上海智砹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美團關聯公司北京酷訊科技有限公司、美團產業基金美團龍珠等為股東。目前上海智砹芯的注冊資本由約1.75億人民幣增至約2.05億人民幣,增幅為16.8%。
上海智砹芯成立于2020年,經營范圍涵蓋人工智能芯片相關軟硬件等產品。同時,上海智砹芯擁有的一家控股企業北京愛芯,致力于高性能、低功耗人工智能處理器芯片的研發,并基于算法、芯片、產品的垂直整合,提供全線式解決方案。
投資上海智砹芯是美團今年進行的第三起投資,或許也是美團首次專注芯片領域進行的投資。根據企查查日前發布的《近十年美團公開投資數據報告》,此前12年間,美團偏愛投資的硬科技企業多扎根在企業服務、垂直電商領域,被投企業與其業務存在著緊密聯系。
在國內互聯網巨頭“BATJ,TMD”這7家互聯網巨頭企業中,早在2015年就開始芯片投資的阿里巴巴,可被視作是這個領域中的先行者。而如美團一樣,此前在芯片投資領域較少出手的巨頭們,也開始了更多動作。
2015年,阿里巴巴宣布與杭州中天微合作,面向物聯網各細分領域開發云芯片架構;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達摩院,在芯片等關鍵領域進行基礎性的技術投入;2018年,達摩院與中天微聯合成立芯片公司平頭哥,面向5G、AI、自動駕駛等領域發展業務。此外,阿里巴巴還投資了翱捷科技、寒武紀、恒玄科技等一眾芯片廠商。
今年1月份,工商平臺顯示,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通過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了人工智能專用芯片企業北京希姆計算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87%。
今年2月,字節跳動投資了國內GPU(圖像處理器)芯片設計企業摩爾線程。還有消息人士透露,字節跳動正在自研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等產品。
3月份,百度宣布旗下昆侖芯片業務完成獨立融資協議的簽署,業務投后估值約130億人民幣。本次融資由CPE源峰領投,IDG、君聯、元禾璞華等跟投。百度昆侖旨在基于百度在AI領域的多年實踐,自主研發AI通用處理器芯片。
6月份,百度向多家媒體證實,該公司旗下的昆侖芯片業務獨立成立了新公司,名稱是昆侖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構師歐陽劍出任昆侖芯片公司CEO。
4月份,媒體報道稱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正在為自動駕駛籌集資金,總額或高達5億美元。消息人士透露稱“籌得的新款項將幫助滴滴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規模生產,并投資于人工智能芯片等技術”。
騰訊雖然沒有親自“下場”研發芯片,但其投資的AI芯片廠商燧原科技,已經完成了首款人工智能高性能通用芯片的研發和量產,并在今年7月發布了第二代人工智能訓練產品。
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行芯片投資,其背后的原因或許可以解釋為,巨頭希望依托已有的產品生態和資本優勢,向產業鏈上游溯流,在進一步提升自身供應鏈自主化程度的同時,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以美團為例,其創始人王興曾在飯否上總結,“唯有投資,亦即人均資本存量的提升,才有可能擴張該經濟體的生產可能性邊界”。
但是,考慮到芯片產業長周期、重資產的發展規律,互聯網巨頭這場對于芯片能力的競逐,勢必將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